欢迎访问: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官方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协会通讯

协会通讯2013年第6期(总42期)

添加时间:6/17/2013 2:21:59 PM 浏览次数:626

协 会 通 讯

 第6期(总42期)



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

江苏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会 秘书处    2013年6月20日

江苏省乡镇企业家协会

 

 

 

本期要目

【宏观经济】

 李克强总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

 国务院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

【会员风采】

红豆集团百亿投资打造“千亿红豆”

远东电缆:技术创新再结硕果

红宝丽集团构建管理新模式:由控制成本走向利润创造

【调查研究】

德国制造长盛不衰的秘密

张恒:“逃亡”旅行引发创业理念

 

 

 

 

【宏观经济】

李克强总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

在国务院5月13日召开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是在当前形势下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举措,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客观要求。李克强强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今年要开好头。一要以简政放权稳增长。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打开转变政府职能这扇大门,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这是不花钱能办事、少花钱多办事的“良方”。要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一般投资项目和资质资格等的许可、审批,切实防止审批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二要以简政放权推转型。把稳当前和增后劲结合起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使企业和产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优化升级,为转型提供“源头活水”。三要以简政放权促就业。稳增长、促发展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扩大就业。要加快企业工商登记等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和服务业,提供更广就业门路、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要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发挥地方政府贴近基层的优势,把由地方实施更有效的审批事项,坚决下放给地方。

李克强指出,改革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管住管好该管的事。放和管两者齐头并进。要切实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食品、环境、安全生产等领域群众高度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要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让不法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价。要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把政府工作重点放在“保基本”上,在非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更多发挥市场和社会组织作用。必要的行政审批也必须规范,防止滋生腐败,做到标准明确、程序严密、运作透明、制约有效、权责分明。要腾出更多精力抓大事、议长远、谋全局,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坚决完成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等硬任务。

 

国务院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

5月15日国务院作出决定(国发[2013]19号文件),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共计117项。其中,取消行政审批项目71项,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20项,取消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0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3项;取消或下放管理层级的机关内部事项和涉密事项13项(按规定另行通知)。另有16项拟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因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国务院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相关法律规定。

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做好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切实加强后续监管。要按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行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审批等事项,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要健全监管制约机制,加强对行政审批权运行的监督,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会员风采】

红豆集团百亿投资打造“千亿红豆”

近日,红豆集团隆重举行百亿投资工程启动仪式,全钢子午线一厂新增150万套产能项目、全钢子午线二厂扩产项目、红豆等男装连锁专卖店项目、柬埔寨西港特区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项目等15个项目同时启动,此举拉开了红豆新一轮快速发展的热潮,百亿投资也将成为红豆集团力争2015年实现销售千亿元目标的新引擎。

在投资启动仪式上,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表示,当前宏观经济发展环境依然严峻,各方面困难仍然较多。在这样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下,红豆集团敏锐把握机遇,科学谋划发展,果断启动实施总额高达130多亿元的投资项目,充分体现了抢抓机遇,加快转型的战略意识和自加压力,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

据悉,红豆集团的百亿投资共有15个项目,主要围绕集团转型升级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展开,力求通过打造创造运营型企业,进一步提升集团整体竞争力。项目涉及橡胶轮胎产业,服装连锁专卖店建设及相配套的物流产业,境外园区建设,国家级服装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建设,锡东高铁商务区东方广场(总部基地)等,绝大多数项目将在2015年前后竣工投产,将拉动红豆集团跨越发展。

 

远东电缆:技术创新再结硕果

远东集团2012年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共完成新产品研发20项,获得江苏省科技厅授予的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证书13项。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芯软铝型线绞线、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芯棒、特强钢芯高强铝合金绞线、高强度耐热铝合金绞线、铝包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特高压线路用扩径导线等产品通过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鉴定,并被专家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芯软铝型线绞线、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芯棒获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

(摘自《无锡民企通讯》)

 

红宝丽集团构建管理新模式:由控制成本走向利润创造

红宝丽集团从2012年开始在内部积极推广“利润中心”管理模式,组建了“醇胺利润中心”、“聚胺脂利润中心”“研究院利润中心”、“供应链利润中心”和“新材料利润中心”等五大利润中心。利润中心的实施,标志着红宝丽集团在实施制度创新,完善公司治理机构上迈出了重要步伐,使红宝丽集团逐步向一个“商业组件型”的集团公司发展,内部子公司、各相关部门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实现了“利润中心”管理模式的健康、良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推广该模式,各利润中心既承担完成收入、利润预算责任,也相应拥有了履行责任所必需的经营管理权限。建立健全了员工管理、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办法,完善了激励与约束机制使集团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结合起来。2012年,醇胺利润中心销售醇胺产品30000多吨,同比增长13.5%,实现利润6000万元,完成年度目标92%。聚胺脂利润中心销售聚胺脂产品90000万吨,实现利润7500万元,完成年度目标123%,研究院利润中心提取技术创新效益分成扣除相关费用后盈利1100多万元。这表明,红宝丽集团由成本控制走向“利润”创造的新型管理模式已经初见成效,并逐步趋于成熟,为集团公司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夯实基础。

在实施过程中,集团公司将利润完成情况与经营单位及其领导班子的工效挂钩,形成绩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创新创业创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012年末,根据利润中心考核办法规定,研究院利润中心获得奖励102.26万元,醇胺利润中心效益贡献奖180.07万元,聚胺脂利润中心效益贡献奖333.7万元,奖励总金额高达495.83万元。

最近,红宝丽集团公司召开会议,对利润中心模式作进一步的完善,确定了2013年利润中心建设的主要工作:首先要解决好利润中心建设过程中的一些 共性问题,比如超目标奖励不合理、创新产品激励偏低等问题。其次要着重推进供应链利润中心的实施到位,使利润中心整体考核方案逐步形成整体化、系统化。建立利润中心,是红宝丽集团发展的战略需要,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的重要举措。集团董事长芮敬功表示,红宝丽集团一定要树信心、下决心、持恒心沿着利润中心这个思路走下去,促进红宝丽更好更快发展。             (摘自《红宝丽报》)

 

 

【调查研究】

德国制造长盛不衰的秘密

在欧债危机的在背景下,欧洲各国经济红灯频闪,唯有德国一家风景独好,成为欧元区屹立不倒的“定海神针”。为何“德国模式”能够胜出?究其根本,除了德国完善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和严格的金融监管外,牛气十足的制造业是其抵御欧债危机的铜墙铁壁。

文化特征成就德国制造

以下三则故事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什么是“德国制造”:

帐篷的故事:2008年汶川地震后,灾区陆续收到各国援助的帐篷等救灾物资。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灾民们相互打听住的是哪个国家的帐篷,而住德国帐篷的灾民往往引来周围人的羡慕,因为德国的帐篷质量是最好的。

钟表的故事:旧中国时期,德国在青岛江苏路修建的基督教堂的钟表迄今运转正常。2010年,在华投资生产大型齿轮的一名德国商人陪父亲在青岛游览时看见了这座钟表,老人顿时认出了钟表所用的齿轮便是由他家族企业供应的。在接受采访时,该德国商人表示:“根据目前的使用情况,这些齿轮没有任何问题,还能用上300年,真要维修时,恐怕要到我的曾孙一代了。”

桥梁的故事:1906年,德国泰来洋行承建甘肃兰州中山桥,1909年建成。合同规定,该桥自完工之日起保证坚固80年。在1949解放兰州的战役中,桥面木板被烧,纵梁留下弹痕,但桥身安稳如常。1989年,距桥梁建成80年之际,德国专家专程对该桥进行了检查,并提出加固建议,同时声明合同到期。如今中山桥仍然照常使用,并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无论是帐篷、钟表、桥梁,还是汽车、火车、轮船,“德国制造”大致具备了五个基本特征: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但“德国制造”的光环并非与生俱来,从历史上看,“德国制造”经历了由弱到强、由辱到荣的“灰姑娘”式的蜕变进程。

德国是从19世纪三十年代才开始工业革命,较邻国法国晚了30年,此时英国工业革命已接近尾声。由于世界市场几乎被列强瓜分完毕,追求强国梦的德国人在列强挤压下,以剽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商标等“卑劣”手法,不断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廉价销售冲击市场,由此遭到了工业强国的唾弃。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德国制造”被评为“价廉质低”的代表。1887年,英国议会新《商标法》条款地,要求所有进口商品都必须标明原产地,以此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货区分开来。

从那一刻起,德国人开始清醒过来,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产品的廉价,而是产品的质量。于是紧紧抓住国家统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战略机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大力发展钢铁、化工、机械、电气等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催生了西门子、克虏伯、大众筀产一批全球知名企业,并推动德国在“一战”前跃居世界工业强国之列。

“德国制造”完成华丽的蜕变,与德意志民族的文化传承息息相关。严谨理性的民族性格形成了“德国制造”的核心文化:标准主义、完美主义、精准主义、守序主义、专注主义、实用主义和信用主义。这些文化特征深深地根植与人们心中,就像是德意志民族的语言,复杂而精确,从而成就了“德国制造”的传奇。

“三位一体”体系助长盛不衰

“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并在全球化时代始终保持依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德国“三位一体”的体系保障。

一是科技创新体系。“德国制造”的强大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先的产品技术含量。德国历届政府十分重视制造业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着力建立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知识传播和人力培训为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它的最大特色是个人、企业和政府的统一:科研人员出成果,企业出资本,政府出政策并负责对企业和科技界进行沟通和协调;企业承担2/3的科研经费,剩下的1/3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买单。为了使“制造科技”能够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可持续发展,德国政府确立了三大发展目标:绿色制造、信息技术和高端制造。德国人始终相信一句话:真正决定企业的前途命运是研究与开发,而不是别的不能把握的客观因素。因此德国企业对研发投入毫不吝啬,研发经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3%,位居世界前列。据统计,欧盟企业研发投资排名中,前25家有11家德国公司,排名第一的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年度研发费高达58亿欧元。即便在欧债危机期间,尽管订单有所减少,但德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不仅没有相应递减,反而逐步增加,使以先进制造业为强大支撑的德国经济受欧债危机的影响甚微,反而因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而更具生机和活力。

二是标准化和质量认证体系。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为德国制造业确立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建立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最主要的制定机构为德国标准化学会(DIN),其制定的标准涉及建筑、采矿、冶金、化工、电工、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卫生、消防、运输和家政等几乎所有领域,每年发布上千个行业标准,其中约90%被欧洲及世界各国采用。二是建立公正、客观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最主要的认证和监督机构为南德技术监督公司、北德技术监督公司、莱茵技术监督公司,实行独立于政府和行业以外的自主经营,依照ISO和DIN等标准对企业产品和制造流程进行检测,并为合格者颁发认证证书。这样既有效协调了本土企业间的竞争,又确保了“德国制造”的质量,还整体提升了“德国制造”的竞争力。据统计,“德国标准”每年为德国制造业创造价值达180亿欧元。

三是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德国制造”的成功离不开富有活力和高水准的技术工人。在培养技术工人的过程中,德国注重推行双轨制职业教育,即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展开职业教育。学校负责传授理论知识,企业为学生安排到一线实习和培训。政府对数百个职业制定毕业考核标准,以确保教学和人才质量的评判水平。

德国约70%的青少年在中学毕业后会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每周有三至四天在企业中接受实践教育,一到两天在职业学校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为两年到三年半。职业学校教育费用由国家承担,企业实践培训费用由企业承担。这种模式突出的优势在于,培训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效保证了制造业所需的高技能。同时,职业培训也是通往职业生涯的一条重要途径。

目前在德国可以参加的培训职业多达350多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远高于英、法、美、日等国,与白领阶层相差无多。正是这些技术娴熟的工人把研发出来的蓝图变成精美的产品投放市场,帮助德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始终保持强大竞争力。

德国制造对中国的启迪

今天的中国正如19世纪晚期的德国,也是追赶型的崛起国,尽管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甚远。当前,中国制造业依靠低成本、高消耗、高排放推动增长的模式基本上已经走到了尽头。人力成本上涨,产能过剩,技术含量缺乏竞争力,品牌缺乏影响力等问题,已经成为严重阻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难题。面对诸多挑战,吸取德国制造业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制造业摆脱困境,再铸辉煌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是坚持以制造业为中国经济的立国之本。金融危机前,随着全球产业转移的持续进行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产业空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工业占GDP比重逐年下降,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金融业、租赁及其它服务业占GDP比重逐年上升。而德国则始终专注于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同期德国工业占GDP的比重上升了1个百分点,金融、房地产和租赁服务业占GDP比重基本保持不变。正是对制造业的执着和专注,使得德国免受泡沫经济破灭的痛苦。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坚持制造业在国家实体经济中的核心和基础地位,坚决摒弃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引导各类产业均衡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是坚持以“三位一体”贯穿“中国制造”的全过程。积极加强科技创新、标准化和质量认证、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体系建设,改变“中国制造”长期以量取胜的局面。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鼓励自主品牌发展,在标准化和质量认证方面,以加强标准化工作为突破口,为我国工业产品提供具有竞争力和标准支撑,拉动内需,稳定出口;努力推进质量认证工作,促进形成与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质量责任意识,提高“中国制造”的国际质量形象。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对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政策引导提升“产学研”三个环节的合力,建立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的职业教育体系。

三是坚持以全面深化中德制造业合作打造制造业强国。制造业是中德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两国制造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互补性强。德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精湛的制造工艺、科学的经营管理、优良的产品质量,良好的职业操守以及较为开放的技术合作,为中德两国制造业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前两轮中德政府磋商中,双方已就在先进制造业、职业教育、标准化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达成重要共识。下一步,应积极推动德方共同落实好政府磋商成果,早日建立中德先进制造业对话,并以此为引领,全面深化中德制造业合作,促进“中国制造”的升级换代。

(摘自《沈阳企业家》)

 

张恒:“逃亡”旅行引发创业理念

因为一次旅行,“背包客”张恒决定开始一次创业。从拉萨街头摆地摊卖帐篷,到拥有全国35家连锁店,16年的时间张恒将自己创办的三夫户外做成了中国最大的户外用品销售品牌,年销售额超亿元。

落魄旅行引发的创业理念

导致张恒创办三夫户外的那次旅行,其实是一次“逃亡”。1996年5月,刚从北京大学毕业的张恒和同班同学小叶合伙开了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在当时的“中国硅谷”――中关村,这几乎是最时髦、最有前景的行业。“但不到一年公司就倒闭了”。张恒背负着20多万元的外债,决定到西藏“背包旅行”,用高强度的体力消耗,来排遣心里的压力。

曾是北大著名登山社团山鹰社成员的张恒,几乎是中国内地第一代“背包客”。当时,国人对“旅游”的定义多停留在名胜观光层面,背包自助游还相当前卫,以致于还没有与之匹配的户外用品市场。张恒常和同学们到河北白沟的工厂淘一些军用的帐篷和睡袋,西藏之行便带着它们。一路上,张恒发现外国旅友的背包、帐篷、睡袋都相当专业,和他们聊天这才知道,在国外,尤其是美国,户外用品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有很大的专卖店。张恒突然意识到,随着中国人收入提高,人们也会开始喜欢户外旅行。

“我还记得西藏纳木措湖的那个傍晚,我背了一个部队的迷彩大军包,里面有一个帐篷,是一般工厂生产的单层帐篷,当时就想在湖边撑起来过夜。到湖边一看,几个老外已经撑起了两顶帐篷,生着篝火,喝着啤酒,聊着天。我一看老外的帐篷,突然觉得自己的帐篷撑起来都丢脸。”那一晚,张恒的帐篷始终没有撑起来。张恒回忆道:“为了检验市场,回到拉萨便在布达拉宫门前摆起了地摊,卖掉了随身带着的军用户外装备,100多元买的帐篷卖了300元,当时就觉得有市场潜力”。他决定回北京开户外店。

搭“行业顺风车”做发展准备

当时中国国内做户外用品的很少,国内品牌只有两三家,户外店在全国算起来10家都不到。15年后,中国成为户外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全国有4000到5000家商场开设户外用品专柜,户外用品的专营店有2000多家。

北京的桑温特户外用品店,是中国最早的户外专营店之一,成立于1995年,起初生意也并不火爆。据张恒介绍,当时中国不少工厂已经在加工国际上著名品牌的户外用品了,但是完全出口,没有内销市场。

1997年底,张恒的户外小店在北京大学东门外的成府街开了张。这条清华和北大之间的小街几乎是那个年代的文艺青年心目中最前卫的地方。同一时间在这条街上开张的雕刻时光咖啡馆、万圣书园、那里酒吧等小店,均开当时“先河”,填补了市场空白。小店,小生意,刚刚收支平衡,用张恒的话讲,三夫户外就这么“耗”了三四年,户外产业的高潮并没有张恒想象来得那么快。没有生意的时候,他一个在店里默默地写工作日记,为小店的未来规划蓝图。

“井喷式发展”的原因

大约2001年,越来越多的报纸、杂志、电视开始讨论攀岩、户外运动、自助 旅行这些词儿。“当时有种感觉,这个市场要起来了。”从一些户外爱好者、三夫会员中又招募了几个股东,融资几十万元,从这年开始,每年都会开一家新店,自2006年起,三夫户外进入“井喷式发展”。2008年初三夫获得几家国内知名投资公司注资,与张恒私交甚好的前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大杨杨也成为三夫的个人股东之一。2013年,三夫户外在中国的连锁店达到35家,销售额占中国内地20亿元的户外用品市场的10%以上。

张恒将近几年的“井喷式发展”归结为:市场形成,规模效益开始产生,整个产业规模开始增加,需求也多了。户外产品的市场也趋于成熟;开店积累了一些零售经验,开店选址、装修、进货等流程都比较熟悉。企业正发展得顺风顺水,张恒也开始思考下一步的发展战略:“三夫是不是应该开始考虑做个对环境更加友好的企业。”最近在北京雾霾天里,几个问题一直在张恒的脑中盘旋:“要不要开那么多分店?要不要搞那么多装修?这些对公司的收益是否最大,不仅仅是经济收益。”

 

 

 

 

 

  


                         

地址:南京市西康路1-8号河海大厦二楼              邮编:210024

网站:www.jsa-sme.org                 E–mail:jsnpec@sina.con

电话:025-83750941,83750942,83205664           传真:025-83205664

会长办公室电话:025-83205664 本会法律顾问咨询热线:025-66602683,13905180823

                                         

编辑:张从军 许慷联        校对:茅庆如 朱丽    河海大学印刷厂印刷

打印
主办: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 江苏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会 江苏省乡镇企业家协会
地址:南京市西康路1-8号河海大厦2楼 邮政编码:210024
联系电话:025-83205664 83750941 83750942 传 真:025-83205664 邮箱:Jsnpec@sina.com
版权所有: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 苏ICP备12011549号-1 技术支持:chem960化工网 免责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