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官方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协会通讯

协会通讯2016年第09期(总81期)

添加时间:9/22/2016 2:40:16 PM 浏览次数:828

【宏观经济】

 国务院决定设立600亿元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政府与市场携手增强创业创新动力;确定调整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制度,促进投资结构优化。

  会议认为,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强化定向调控,让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精准发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对于扩大就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决定,中央财政通过整合资金出资150亿元,创新机制发挥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吸引民营和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共同参与,建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通过设立母基金、直投基金等,用市场化的办法,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原则上采取有限合伙制,其募资、设立、管理、收益分配、到期退出等均按市场化原则操作。通过社会出资人优先分红、国家出资收益适当让利等措施,更多吸引社会资本,激发中小企业“双创”活力。

  会议指出,围绕优化投资结构,调整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制度,可以合理降低投资门槛,提高投资能力,增加有效投资,加快补上公共产品、服务及其他发展“短板”,通过改革促进结构调整和民生改善。会议确定,将关系国计民生的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机场等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要求由30%降为25%,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由25%降为20%。为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化,将玉米深加工项目由30%降为20%。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急需的停车场项目,以及经国务院批准、情况特殊的国家重大项目资本金比例可比规定的再适当降低。同时,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多晶硅等产能过剩行业,严格执行现行的30%—40%较高资本金比例要求。金融机构在提供信贷时,要坚持独立审贷、自主决策,切实加强风险防范。通过有扶有控的政策引导,促进形成更加合理的投资结构,增强发展后劲。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三大增长极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日前正式印发。纲要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纲要的相关问题作了解答。

  该负责人表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湖、湿地生态功能基本恢复,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7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3%,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长江黄金水道瓶颈制约有效疏畅、功能显著提升,基本建成衔接高效、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取得重大进展,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培育形成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陆海统筹、双向开放,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发展的统筹度和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基本建立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协调统一、运行高效的长江流域管理体制全面建立,统一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基本形成引领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带。到2030年,水环境和水生态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增强,水脉畅通、功能完备的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全面建成,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立,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经济发展更具活力、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示范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

  该负责人介绍,纲要提出,将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负责人还表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国信证券指出,长江经济带串联起目前国内最发达的长三角城市群和两个最富潜力的城市群,资本市场上长江经济带主题潜力较大。长江航运功能将大幅提升,长江流域的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道等项目实施也将稳步推进,有望在2020年形成“水铁公空管”五位一体的立体交通走廊,带动近万亿级投资。产业机会方面,港口、沿江基建、物流运输等产业率先受益,基建、交运、环保、旅游等产业随后受益,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黄金旅游带的培育使区域内环保、旅游等龙头企业受益。

 

  大数据“十三五”规划将出台

  “未来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经过分析后的一系列数据,大数据产业‘十三五’规划年内发布之后,会推动制造业、服务业等全产业链的革新,不亚于蒸汽机、电的发明对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数据产业“十三五”规划将激活相关行业的万亿元产值。 

  有消息称,《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目前已征求了专家意见,并进行了集中讨论和修改,有望在年内发布。

  “该规划发布后,对所有与互联网有关的产业都将有所影响,影响较明显的主要包括互联网产业和进行‘互联网 ’升级转型较好的产业,如旅游、文化、物流、金融、智能制造等,这些产业与互联网联系紧密,对大数据依赖度较大。”中投顾问互联网行业研究员王宁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宋清辉表示,整体来看,在传统经济面临发展动力不足和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下,大数据产业“十三五”规划将会带来三个方面的深远影响。一是大数据将为制造业、工业等开辟转型新途径,助力制造业等逐渐走出“寒冬”,甚至占领发展的制高点,最终实现制造强国之梦;二是大数据将和汽车、消费、能源、电信、金融等行业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算法将其融合进现有的业务生态系统中去,提高企业的效率和降低开发成本等,不断为行业内的公司创造价值;三是大数据产业未来将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成为大数据时代国家之间综合竞争力的新标志。据清晖智库统计,大数据筛选分析相关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接近30%,预计2018年全球大数据技术和服务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500亿美元。

  王宁远认为,大数据产业“十三五”规划所涉及的内容将主要包括,支持服务业利用大数据建立品牌、精准营销和定制服务;推动大数据在工业研发、制造、产业链全流程各环节的应用等。

 

 

 

 

【协会动态】

2016江苏省中小企业产业发展(医药健康)专题研修班圆满结业

  9月6日—9月9日,由江苏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会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2016江苏省中小企业产业发展(医药健康)专题研修班”于9日在清华大学圆满结业。本期产业专题研修班面向全省医药健康产业的中小企业主和高层管理人员,共有近60名学员参加本期专题研修班学习。本期研修班开班典礼上,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秘书处负责人,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负责人等出席并致辞。

  本期研修班,课程设置涵盖了互联网 与众筹、医疗健康服务的变革、压力管理与心理调试、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医药企业舆论引导及危机处理、食品药品监管法规体系与完善、医疗改革政策等诸多方面的课程内容。本期研修班,授课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老师讲解精彩,参加的学员感到收获很大,深受启发。

  短短一周的学习和交流,学员们相互结下了深深的友谊。同时,此次培训通过丰富的案例内容、多样的课程安排、具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助力江苏省医药健康产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十分感谢主办方组织的这次活动,通过本次学习,使他们对医药与健康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加清晰的思路,这对于他们今后工作的开展将大有裨益。

 

 

 

 

【会员风采】

周海江:探索“八方共赢”新模式

  近年来,红豆集团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建立了总面积达11.13平方公里的经济特区(以下简称“西港特区”)。实现了由“境外据点”到“境外园区”,由产品走出去到资本、品牌、市场、管理、人才走出去的根本性转变。为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探索实现“八方共赢”提供了有益经验。日前,《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红豆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周海江。

  记者:红豆集团为什么要积极地走出去?

  周海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从本土向跨区域向境外发展,对民营企业而言,有利于企业不断提升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国际化,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多蛋糕,就不能限于单纯的产品走出去,必须要资本、品牌、市场、管理、人才等走出国门,这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记者:“一带一路”建设对企业走出去有何影响?

  周海江:“一带一路”建设为民企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机遇。企业走出去要立足国家战略的高度,全力把开发项目打造成民心工程、样板工程,为所在地区民众造福,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记者:红豆集团在柬埔寨打造的西港特区取得了哪些成果?

  周海江:目前,西港特区已初步完成通路、通电、通水、通讯、排污(五通)和平地(一平),建有厂房148栋。并建设了集办公、居住、餐饮和文化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大楼,柬籍员工宿舍、集贸市场、生活服务区等“硬件”设施。区内还引入了由柬埔寨发展理事会、商业部、海关、商检等组成的“一站式”行政服务窗口及物流公司、金融服务机构等。

  截至目前,区内已引入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及地区的企业102家,解决当地就业1.4万人。

  记者:红豆集团在走出去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分享?

  周海江: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红豆集团在打造西港特区时,始终将自身定位为“中柬友谊的使者”,坚持“八方共赢”的理念。包括中国企业与柬埔寨联合开发,优势互补,与合作股东共赢;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多角度对接企业,与园区企业共赢;深化中柬两国在基础设施、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与政府共赢;坚持绿色发展与环境和谐共赢;提供就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进行公益慈善与当地社会共赢等,树立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一是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绿色丝绸之路”。西港特区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开发与生态并举,维护绿色环境。如,坚决禁止产生污染源的重化企业入区;始终坚持建设雨、污分流设施。

  二是尊重当地文化。严格按照当地的法律法规办事,聘请当地律师作为法律顾问,严格执行柬埔寨政府规定的企业员工应当享有的社会福利政策等。

  三是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打造“智力丝绸之路”。近年来,先后资助两批柬埔寨优秀青年到中国红豆大学及无锡商院深造。并联合无锡商院开办西港特区培训中心,已有2.3万人次接受培训。

  四是主动履行社会责任。除了通过扩大就业,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还热心公益慈善。每年向柬埔寨红十字会捐款,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并成立西港特区中柬友谊公益志愿者团队,扩大帮扶的范围。

  希望西港特区的实践经验对其他“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有所帮助。期待更多民企抢抓机遇,争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弄潮儿”,为企业转型升级拓展新空间。

 

  沙钢集团ERP集成系统正式上线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开发、优化、试运行,沙钢集团ERP集成系统于9月1日正式上线,这标志着沙钢正式迎来“大数据”时代,为沙钢引领钢铁行业“互联网 ”,实现钢铁工业4.0智能制造提供了可靠数据依据,同时生产经营管理也将再上新台阶。

  8月30日下午,沙钢集团ERP集成系统上线动员会在行政大楼208会议室召开,台湾中冠资讯股份公司协理卢焕祥、项目经理刘俊源,沙钢集团董事局常务执行董事、总裁龚盛,董事局常务执行董事、常务副总裁、集团党委书记沈彬,董事局常务执行董事、副总裁何春生,公司副总经理蒋建平、周善良、顾力平,以及各生产、经营、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出席了动员会。

  据了解,沙钢集团ERP集成系统按照“系统全面集成,实现自动抛账”的设计理念,根据“纵向一体化管理”与“横向集成化运营”的要求,围绕财务业务一体化,对沙钢已建、在建和新建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整合集成,实现数据就源录入、单点采集、全局共享,并通过业务系统向财务系统的自动抛账,实现以财务为中心的ERP整体集成。系统上线后,将进一步推进沙钢精细化管理,由传统、概念化的模拟式管理向实际的数字化的管理转化,有助于企业成本核算,降低企业成本。

 

恒力集团两项目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近日,国家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立项通知,恒力集团参与的两项目均入选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入选的两项目分别为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高性能聚酯与聚酰胺66工业丝制备技术”项目,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参与的“聚酯、聚酰胺纤维柔性化高效制备技术”项目。

  作为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受到各方关注,而已经公示的737个项目总经费更是超过215亿。从项目牵头数量上来看,清华大学共有18项位居各单位第一。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单位,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分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纺织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以及省市进步奖。同时江苏省(恒科)功能性聚酯纤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已经成为省级认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直以来,恒力化纤利用苏州、宿迁、南通三大产业化基地,优化聚酯纤维产能结构,逐步提升产业用纤维及其功能化纤维的比例,实现从原材料制造向应用研发深入,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工业智慧化建设,提升经营效率。

  通过创新能力建设,恒力化纤已经成为我国化纤行业发展迅速、竞争力强、经济效益高的骨干企业。

  此次项目入选,是国家对集团持续创新能力、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创新发展和文化等方面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调查研究】

德国模式为什么如此成功?

  2015年全球企业500强排名中,德国有32家企业入选榜单。凭借德国制造的良好声誉,近几年来提出向德国学习的声音越来越大,让我们从德国历史、企业、传统、教育四个层面来揭示德国企业成功背后的因素。

  德国经济能够一枝独秀,长期作为欧洲乃至世界经济的中流砥柱,依靠的肯定不仅仅是近年火热的“工业4.0”和“工匠精神”。那么,我们学习德国模式也就不能局限于此,而是应该从更高、更广层面来多角度借鉴对自己有益的经验。

  了解德国的历史

  德国是欧洲最后实现统一,成为民主共和国的国家之一。这个过程直至1871年才完成,比很晚才完成统一的意大利还要再晚10年。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发生在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和宰相奥托•冯•俾斯麦带领德国军队战胜拿破仑三世并取得普法战争的胜利之后,德国在凡尔赛宫镜厅举行统一仪式。同时,战争使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再次并入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德国成立了魏玛共和国,但这个共和国是不坚固的,并且在任何方面都无法促进集权和统一。1923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刚刚得到缓解,魏玛共和国再度面临1929年的经济危机。当时英法两国正在经受高失业率的折磨,德国的紧缩政策也给德国带来了大规模失业。不稳定的局势无法持续,阿道夫•希特勒在1933年掌握了政权。但是,出生于奥地利、之后在巴伐利亚学习政治的希特勒,其活动范围并不在柏林,他在巴伐利亚的纽伦堡聚集了大量群众加入纳粹。无论如何,外部战争使他的制度很快准备就绪。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再一次割让大量领土,包括东普鲁士省以及与波兰毗邻的奥得河—尼斯河边境地区。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主要的影响是德国被分成了两个国家,一边是西方国家(美国、法国、英国)控制的地区,一边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以前的首都柏林也被分为了西柏林和东柏林,并被苏联所控制的地区包围。1949年,西方国家控制的地区变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使德国很想统一,西德的人民也不想再发展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了。而且,双方控制势力也不愿意重建一个强大的德国,因为说不好一个强大的德国某一天又将在欧洲大陆上触发新的问题。

  1989年,柏林墙倒塌以及苏联解体使德国的统一成为了可能。实际上,德国的统一仅仅是把东部领土并入已经存在的联邦共和国。因此,德国就有了16个州。最主要的不同,就是柏林又重新成为首都。法德关系层面并没有任何改变,除了首都从距离法国边境200公里的地方迁移到了800公里的地方(距离波兰边境100公里)。借此机会,德国的政治重心也从欧洲大陆西部被切换到了欧洲中部,从莱茵天主教转向普鲁士的新教。这种转变可以从默克尔继承赫尔穆特•科尔成为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领袖这一事件中看出。

  了解德国的企业

  德国企业的一大特征,就是员工组织在企业内部管理决策中的重要性是其他工业化国家无法相比的,尤其是法国。德国的管理方式更加偏向于协商和双方作出让步。然而,由于法国与高等私立大学相联系的传统精英教育,再加上工人代表力量的薄弱,导致了法国的管理方式更偏向于独裁方式及等级制度。德国对企业高层领导人权力的严格限制,一直都受到德国企业高层领导诟病。但从长期来看,相比其邻居法国,这样的限制形成了德国工业决定性的竞争优势,德国工业也一直保持健康的发展状态。继2000年—2001年金融危机之后,2008年的金融危机又一次证实了这样的管理是有必要的。而法国30多年以来一直追捧,并在其大多数大型企业实行的企业治理制度,则遭到了严重挫败。

  德国这种“劳资共决”的治理模式在不光是工人代表与雇主平等对话,还包含了一些项目必须经过工人的同意才能实施。这种决策机制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成立委员会并赋予其权力,二是让工会代表在企业领导层中有一定席位。

  在德国,只要有5个雇员就可以建立企业委员会(法国则需要50个)。另外,德国企业中不存在职工代表和工会代表,相应的职责由选举出来的企业委员会成员承担。这种简洁明晰的代表结构,更加有效地赋予了德国企业委员会成员应有的权力。德国企业委员会成员是通过所有员工投票选举出来的,工会在此没有任何优先权力。但为了让选举能够顺利进行,候选人至少要有20个人的支持。事实上,在绝大多数大企业里,候选人都是德国工会联合会(DGB)名下大型工会选举出来的代表。与他们的法国同行不同,德国的企业委员会在现实中并没有为员工提供很多服务,如组织观看演出、争取假期、开办食堂以及装点圣诞树等。即使叫法相同,但事实上法国企业委员会和德国企业委员会的职责与权力都是不同的。

  了解德国的传统

  德国的成功,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他们坚持了一种非常传统的方法——男女角色分开。联邦德国的战后重组是由基督教民主主义者完成的,他们相对社会化,但是在价值观方面非常传统。他们主张,女人的社会角色首先是照顾家庭、照看子女,男人的社会角色则是在外面工作,挣钱养家。

  即使德国的女权主义者比法国女权主义者更加激进,但德国社会到现在仍然保持着这样的传统,女人在家中处于从属地位,而这种情况在法国已经完全不存在。这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这种差距事实上对两个经济体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德国女人也要在进入职场和为人妻母之间进行选择。而这与出生率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人口的增长则又关系到了国家的未来。

  女人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现象也解释了德国社会对劳动力市场两极化以及工资严重不均的容忍。至少从短期来看,这是提高成本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服务价格歧视实现了几乎全部都是男性的工作环境,而女性的工资则非常低。

  了解德国的教育

  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学徒制,与我们之前所说的企业在德国社会中起到的重大支持作用有着紧密关系。我们很难比较德法两国的学徒制度,因为“学徒”这个名词在德法两国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法国,“学徒”往往令人想到在企业中自愿任人宰割的年轻人,他们负责打扫卫生,给别人倒咖啡,即使这样的现状正在改变。但是在德国,学徒能够真正融入体制,并在职业发展中受到良好的管理和培训,相比于被教育系统淘汰的所谓法国学徒,他们受到了更多保护,而正是这样的培训系统造就了现在德国的年轻人。

  然而,让外部人羡慕又嫉妒的学徒制,在德国内部正经历深刻的危机。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企业提供的学徒岗位越来越少。和欧洲及世界正在经历的一样,德国企业也在经历短期预算紧张,而这些学徒的未来又不能确定,企业因此越来越不愿意进行这种人力资本的投资。

  培训一个学徒对于企业短期利益来讲似乎没有任何好处,即使这些学徒的工资在德国和在法国一样,远远低于正式员工。培训学徒的意义,仅仅在于以后他们可以被企业雇用并且一直待在该企业。然而,越来越多的企业不能为学徒提供最终被雇用的保证,他们的事业发展也越来越不明朗。由于未来的高度不确定性,各行业的改革也使学徒制对于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低。随着手工逐渐被机器代替,学徒制的基础——手把手教学逐渐失去了意义。要想掌握工业程序,现在更多需要的是明白机器的运行原理,而这需要更加系统的理论教育。

  这些原因导致了学徒岗位需求和供给的不均衡发展。为了阻止这种现象,德国在2004年引入了学徒税,即没有接受足够数量学徒的企业要缴纳一定罚款作为补偿。另外,德国企业越来越多地采取企业之间的学徒制,逐渐取代了企业内部学徒制,这已成为一种主导趋势。这种变化深刻地改变了学徒制的教育形式。同时,国家将结束学校教育但还未找到学徒岗位的年轻人集中起来,为其提供进一步的就业解决方案。尽管劳动力市场不景气,这种机制在2012年还是接受了30万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简言之,学徒制对德国经济的成功,尤其是工业的成功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这种机制在德国的未来仍然无法预测,更别提在法国了。

 

 

 

 

打印
主办: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 江苏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会 江苏省乡镇企业家协会
地址:南京市西康路1-8号河海大厦2楼 邮政编码:210024
联系电话:025-83205664 83750941 83750942 传 真:025-83205664 邮箱:Jsnpec@sina.com
版权所有: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 苏ICP备12011549号-1 技术支持:chem960化工网 免责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