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李克强总理要求国务院部门带头治“费”
2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李克强总理在会上明确要求国务院各部门带头治“费”,他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于蓬勃兴旺的市场活力,而市场活力的主体就是企业。我们今天就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把大力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与深化简政放权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从源头上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国务院部门要带头治‘费’,切实起到‘以上率下’的作用。”
当天会议决定降低和规范涉企收费,进一步为实体经济减负。李克强表示,2013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推出减费降费措施,去年以来推进的营改增改革,又进一步减轻了企业税负,激发了市场活力。下一步要深化认识,深挖潜力,国务院部门要带头以更大决心清理和降低涉企收费。
“现在许多企业呼声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各种‘费’不仅项目繁多,而且征收不规范。”总理说,“一个企业要对应许多个收费机构、部门,甚至还有中介等单位,经营人员根本不明就里。一些地方和部门收费标准还各不相同,自由裁量权过大。”
他强调,年底前要建立政府定价管理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给企业一本明明白白的账目。他说:“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讲规则。只有让各类市场主体得到充分竞争、公平竞争,我们的市场和经济才能真正‘活’起来。”
李克强翻阅着手中的文件,不时点出其中一些“被取消的收费项目”说:“这些被清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多少是真正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又有多少是保证公共安全的?相关部门是否应对仍然保留的涉企收费再进行一次必要的清理?”
“尤其是那些中介机构利用政府影响违规收费,必须坚决取消!”李克强厉声说道。
他坦言,清理涉企收费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利益盘根错节,会动到不少机构的“奶酪”。“所以我们必须下决心压减政府行政性开支,用政府的‘紧日子’,真正换取企业和百姓的‘好日子’!”总理说,“要尽快推出制度性、管长远、见实效的清费举措,切实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实体经济环境。”
“今天就定下来,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负起责任,抓紧清理,尽早给百姓和企业一个满意的交代。到今年年底要让市场主体切实感受到清费成效!”李克强说。
经国务院同意,近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
《指南》部署了五项重点人才工程,包括制造业与教育融合发展工程、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工程、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发展工程和全员质量素质提升工程等,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制造业人才培养投入力度,落实好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生均拨款制度,并规定制造业企业要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至2.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并完善监管机制。
《指南》提出,到2020年,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左右,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达到6%以上,人才的分布和层次、类型等结构更加优化。
《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制造2025》“1 X”规划指南全部发布,标志着《中国制造2025》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已全面转入实施阶段。
《指南》提出要推进制造业人才供给结构改革,在教育过程中,鼓励招生单位扩大制造业重大基础研究、重大科研攻关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提高重点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比例。及时发布人才需求预测,引导高校招生计划向本科电子信息类、机械类、材料类、海洋工程类、生物工程类、航空航天类和高职装备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中对应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相关专业倾斜。
《指南》提出,在制造业领域全面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坚持并完善企业职工全员培训制度,规模以上企业要有专门机构和人员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加强企业大学、培训中心等企业培训机构建设。职工教育培训年参与率要达到50%以上。
我省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据国家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显示,当前我省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效益指数为135.94,连续三年名列全国第一;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为61.6、制造业互联网化指数54.2,均位居全国之首。
2016年江苏省企业互联网化水平评估报告显示,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互联网应用覆盖率、关键管控软件应用普及率均达到50%,重点管控系统集成覆盖率达到25%;大中型企业的互联网应用覆盖率、关键管控软件应用普及率均达到65%,重点管控系统集成覆盖率达到35%,全面完成年度计划目标。
【经信动态】
据省经信委对全省2499家重点监测中小微企业跟踪调查显示,90.3%的中小微企业正月十五(元宵节)前能够有序复工,好于上年春节后复工情况。其中2月3日正常复工企业占27.2%;春节期间加班企业占8.2%;未确定复工日期的企业占0.9%,比上年降低5.3个百分点。节后停产的企业有48家,占1.86%。
【会员风采】
远东控股智慧能源与底特律联手生产电动汽车
中国汽车市场又将迎来一家新的合资公司。2月18日,远东控股集团旗下的远东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底特律电动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底特律电动汽车”)、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发展总公司(以下简称“宜兴环科园”)正式签约,在江苏宜兴合资组建底特律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进行电动汽车整车、零部件和相关技术的研发、制造、销售。
据了解,合资公司投资总额为18亿美元,注册资金为6亿美元,其中底特律电动汽车出资3亿美元,占股50%,智慧能源出资2.4亿美元,占股40%,宜兴环科园出资0.6亿美元,占股10%。合资公司成立后,自行以债券、银行贷款等方式融资12亿美元。
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蒋锡培表示:“远东控股集团对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将通过合资公司打造国际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这一项目拟规划至2020年,实现整车产能5万辆;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规模达到10万辆;至2030年,产销规模要达到100万辆。”
按照规划,项目预计于今年动工建设,2018年获得电动汽车整车的生产资质并开始销售OEM产品,2019年第一辆自主生产的汽车下线。
“我们计划在5年内制造出与顶级品牌相同质量的国际化电动汽车,其中30%供应中国市场,70%销往欧美市场。”底特律电动汽车董事长和集团首席执行官林秀山表示。
究竟是怎样的背景,使得初涉整车领域的远东控股有这样的底气和信心?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两家母公司都可谓“来头不小”。底特律电动汽车在业内并不陌生,这家与特斯拉颇具前缘竞争关系的企业,于1907年由安德森电动汽车公司创办,2008年由前莲花汽车科技工程集团行政总裁和英国莲花汽车公司执行董事林秀山出资收购。而且,林秀山亦曾参与打造特斯拉的首款车型。
再度回归大众视野的底特律电动汽车目前定位生产优质高性能的纯电动汽车,2015年在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了其首款电动跑车SP:01。这款车系碳纤维车身,最高车速250公里,0-100公里加速度低于4秒。截至2016年12月31日,底特律电动汽车的总资产为4,573.74万美元,2016年度营业收入为7.55万美元。
而远东控股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早有布局:旗下上市公司智慧能源主营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技术、产品与服务及其互联网、物联网应用的研发、制造与销售。此前,智慧能源已经先后发布了非公开发行股票建设3GWh和投资建设6GWh高性能锂电池的计划,初步构建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资源和优势。
智慧能源董事长蒋承志表示:“远东控股集团于2013年-2014年开始实行战略转型,新能源汽车成为其中的重点之一。2015年,智慧能源收购了福斯特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福斯特是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的圆柱型18650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国内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三。实际上,远东控股集团在电池和电控领域都早已有战略布局,此次与底特律电动汽车合作,也是对原有战略的进一步延续。”
对于远东控股而言,此次与底特律电动汽车的合作,将借助合资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完善公司智慧能源产业链;对于底特律电动汽车而言,也将通过合资公司,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落地生根”,并将中国作为生产基地向国际输出旗下电动汽车产品;而对于新能源乃至整个汽车市场而言,一家名为帝特律电动汽车的合资公司,已经初露锋芒和野心。
新春伊始上上电缆喜获多项殊荣
2017年2月3日,在常州市“重大项目提升年”动员大会上,中共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对在2016年度“创新争星、做强做优”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企业家进行了表彰,江苏上上电缆集团荣获“2016年度五星级明星企业”与“销售规模奖企业”,董事长丁山华荣获“常州市明星企业家”称号。
2月4日,在江苏中关村召开的2017年“重大项目攻坚年”动员大会上,江苏上上电缆集团荣获2016年度“销售十强企业”、“纳税十强企业”与“投入先进企业”。
2月5日,在溧阳市委、市政府召开的“重大项目攻坚年”动员大会上,江苏上上电缆集团荣获“2016年度工业五星企业”,董事长丁山华荣获“溧阳市杰出企业家”称号。
2016年,面对异常艰难的外部形势,上上全体3000多名员工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继续创造了产值、销售双超百亿的佳绩。中央媒体一年两次集中采访上上,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上上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攀升,品牌强度位列行业首位。这是上上50年厚积薄发的结果,更是全体干部员工拼搏实干的结果。
2017年是“十三五”攻坚之年,上上电缆将“创新”作为一切工作的推动力,站在新起点,迈上新高度,以改革、创新、争先的精神迎接新挑战,为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近日,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一种大口径输送带”、“一种多孔超亮光聚酯纤维及其制造方法”两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在集团的引领下,恒力化纤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注重创新研发工作,不断优化企业知识产权布局,为企业在相关领域的市场竞争中创造新的优势。
永钢集团荣获张家港市“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
近日,在张家港市公布的2016年度绩效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结果的通知中,永钢集团荣获张家港市“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这是企业坚持“经济要发展 ,精神要文明”,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的重要成绩。
2016年,集团公司内部开展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各单位围绕精神文明、行为规范、生产安全、环境整洁四项标准,履职敬业,诚实守信,恪守道德等20项具体指标,积极投身交通文明、祭祀文明、公厕文明等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捡拾巨款还失主”的蒋少忠、“勇救落水儿童”的葛桂兴和乐于助人的“补胎哥”陈新佑等一批好人好事。
去年以来,公司还以实际行动,展现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企业的品格和担当——坚持依法纳税,2016年累计上缴税费18亿元,业务开展过程中坚持守合同、重信用,再次获评“全国守合同 重信用企业”;深入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开展了“让交通标志亮起来”、“快乐阅读护航”、“衣缝心连”等累计225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总服务时长超过77000小时以上。近三年来有90多名志愿者获评“苏州市一星志愿者”以上荣誉;作为张家港市爱心流动血库,组织员工累计献血近90万毫升,李阿疆、张君两名员工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自“爱心包裹”捐赠项目发起后,公司及员工己累计捐赠爱心包裹3741只,累计捐赠金额45.34万元。2016年,公司荣获第三届江苏省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企业”。
【调查研究】
德国小企业为何能称霸全球?
在德国,一些村办企业,竟能称霸全球,而中国很多中小企业却在为生存发愁,差别为何这么大?
在近两年的欧洲经济危急中,德国经济一枝独秀,堪称奇迹,特别是在2016年初的数据显示,德国2015年的失业率更是创1992年来的最低值,让世界都为之吃惊。在德国的经济发展中,机械制造业和汽车业是其两大支柱产业,而在前者的制造业中,撑起德国制造业的竟是一大批中小企业,而且这些中小企业,在很多领域竟都是“隐形冠军”、全球领先。
德国村办企业不谈销售,竟谈世界份额
在德国的商业中,中小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对经济的贡献占比,超越其它国家。在德国,约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贡献了约54%的增加值,拉动了62%左右的就业,它们才称得上是德国工业和服务业的中坚力量。最为重要的是,德国的中小企业不仅是在德国企业贡献大,而且在全球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764家中型全球领导企业中,德国就占席47%。
德国中小企业称霸全球的五大特点
德国拥有一大批有“隐形冠军”之称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平均销售额为3亿美元左右(1992年数值),员工人数约为3,000,它们凭借自己专业能力活跃在各自的缝隙市场之中,经营的范围覆盖全球各地。它们是这些市场中真正的王者: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70%~90%。为什么这些企业具有如此强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的调查发现了这些隐形冠军在经营上的5个特点:
1、经营专业化与地域多元化相结合。这些隐形冠军会投入全部的资源确保自己在缝隙市场中取得霸主的地位,它们认为多元化战略只会分散公司的精力。由于专业化程度高,规模小,因此它们无法获得规模经济。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它们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让产品销售到全球。全球化带来的规模效应足以让公司收回研发投入,并控制住成本。
2、只关注客户关注的东西。“隐形冠军”在竞争中并非样样都求比对手强,它们集中资源,确保公司在顾客最关注的领域做得比对手强。包括隐形冠军在内的多数企业认为,顾客最注重的是产品质量、公司贴近顾客的程度、服务、是否节约、员工素质、技术领先性和创新能力。“隐形冠军”认为自己在前3项(即产品质量、公司贴近顾客的程度和服务)上的表现极其出色,而在其他4项中,它们认为自己的表现仅在平均水平之上而已。
3、将注重技术与贴近客户相结合。隐形冠军既不完全奉行“客户至上”原则,也不一味地追求技术。它们将市场和技术视为两个同等重要的驱动力。而只有少数的大公司认为市场和技术两者同样重要。“隐形冠军”认为,倘若技术主宰一切,工程师们就会疏远客户,客户将蒙受损失。但若让一门心思扑在客户身上的营销人员独揽大权,又会不利于技术的发展。理想状态是,让懂技术的人与客户进行密切、频繁的接触和交流。
4、依靠自身的技术能力。德国中小企业认为可以凭自己的力量进军新市场,解决生产及研发问题,而且相信这样做能够强化自身的产品知识,并维护公司的市场霸主地位。德国中小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喜欢“制造”,而不喜欢“购买”。
5、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隐形冠军的所有者兼管理者通常与员工生长在同一小镇里,因此他们间的关系要比大公司中的劳资关系亲密得多。在这些公司中,罢工和劳资纠纷极其罕见,管理层在处理内部问题上所耗费的精力自然比大公司要少得多。
德国很多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但是它们的竞争力很强,在其所在领域,具有很强的技术竞争力。2015年《商业周刊》曾评出的30家最具实力、成长最快的德国中小企业中,位列第三名的Mobotix股份公司(Mobotix股份公司开发和销售基于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是该行业全球领先的供应商),它在2002年的业绩是300万欧元(约2400万人民币),2012年的业绩是8160万欧元(约6.72亿人民币),它十年里平均年增长率:39.14%,它在2012年员工是336人,人均产值约200万人民币,足见其竞争力之大。
德国企业在市场走的是“技术驱动、品质占领市场”的模式,这与德国以高品质的制造业著称的风格一致,即使是中小企业也遵循这一路线,它们在所处的技术领域往往占据中高端市场,拥有丰厚的收益和利润空间。
这些德国的中小企业注重技术、注重市场和客户、注重全球市场开拓、注重员工关系。这种模式,让他们无论是在外部市场,还是内部,都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占据行业竞争力的上游位置。
德国这种独特的中小企业传奇背后,与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企业追求精神都有关系。一方面,作为作制造业强国,德国向来注重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其“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为制造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质量的人才。无论是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注重,还是其教育模式,都值得思索。另一方面,德国的中小企业自身注重技术追求和企业的长远追求。除了国家在制造业教育体系上的注重,德国中小企业本身,它们的企业精神中,也相对比较务实,更注重长远发展、内功的打造,它们相对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踏实、下苦功。掌握行业内最顶尖的技术,打造质量最高的产品是它们矢志不渝的信条,许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企业,有着悠久历史,把企业做成一份长久的事业耕耘,同时,这些中小企业普遍都拥有较长期的发展战略,这些追求,无论是技术追求、还是事业追求、以及长远规划的注重,都不亚于优秀的大企业,这实际上也是德国中小企业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