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亿!”8月27日,南通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个数字刷屏。
当天,世界500强企业深圳正威集团在南通签署合作协议,将投资300亿元,建设一座包括年产552万平方米纳米铜触控显示一体化项目、碳纤维材料及应用产业园、智能装备研究院等6个项目在内的5G新材料产业园。
新材料,正是南通聚力打造的地标产业之一。瞄准先进高分子材料与纺织新材料、高端金属合金与交通装备新材料、先进无机复合和建筑新材料、光电子信息与能源新材料四大产业方向,南通已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300亿元的项目落地,意味着这支产业“航母编队”将再添主力舰艇。
百年前,南通点燃了中国民族轻工业的星星之火;30多年前,南通成为享誉全国的工业明星城市。如今,这座有着深厚工业基因的城市再次挺立时代潮头,聚力打造的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材料、智能装备等六大千亿级重点产业集群,去年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0.7%,带动工业应税销售收入突破1万亿元大关。6支“航母编队”逐浪蓝海,正以集群冲锋的姿态,奋力突破技术、成本、市场瓶颈,引领南通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握指成拳,产业版图加速重构
9月6日,在全国乃至世界造船业的瞩目中,“招商极地邮轮1”在海门正式交付。这是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邮轮,标志着中国企业迈上了摘取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新征程。这几年,全球船舶海工市场依旧低迷,南通却不断驶出亚洲最大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世界最大最先进的自升式碎石铺设整平船“一航津平2”等“中国首创”“世界第一”。上半年,全市造船完工量达22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5.6%。
10年前,“南通号”船队也曾在激流险滩中险乎倾覆: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波罗的海指数跌至冰点,南通大量船企的主力产品还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散货船,在骤起的市场寒潮中,明德重工、太平洋海工等一批扩张过快、管理粗放的企业相继倒闭……
陷入窘境的不仅仅是船舶海工业。当时的南通,产业门类齐全、布局分散,企业数量众多,却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普遍看“天”吃饭——市场艳阳高照,就高歌猛进;市场风雨交加,便一片低迷。
“产业大而散,往往做不大、做不强。”南通决策层审时度势,决定握指成拳,以差异化发展打开局面,集中力量扶持重点产业,打造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南通的特色在哪里?
产业基础是重要方面。南通是中国轻纺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积累了雄厚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和配套优势,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数量超过1400多家,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南通把握“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趋势,聚力做强高端家纺、做优棉纺织及丝绸、做特纤维新材料、做响服装产业、做精生态染整、做大产业用纺织品,推动纺织业向高端转型。
地理条件也是重要依据。南通滨江临海,拥有丰富的岸线资源,发展船舶海工业得天独厚。南通明确智能船舶、特种船舶、豪华邮轮等主攻方向,全力推动船舶海工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转型。
区位优势和产业前景也是重要考量。发挥紧邻上海的优势,南通抢抓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风口”,在风电、氢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强链、延链、补链,奋力打造产业高地。
经过反复论证,南通明确“3+3+N”产业方向——以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三大重点支柱产业,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三大重点新兴产业,以及航空、生物医药等符合产业发展导向、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打造长三角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聚木成林,靶向招商强链补链
8月31日,南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迎来盛事:南通市政府与集成电路测试仪器与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共建的集成电路测试产业园成立,力争集聚创新型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50余家,形成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并以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投资基金“三位一体”的方式,聚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测谷”。
锻造“中国芯”,南通已聚集了通富微电、大唐恩智浦、捷捷微电子、中科院南通光电工程中心等一批优秀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去年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近250亿元,总量全省第三,在封装测试等多个细分领域全国领先,正在加速构建芯片设计、半导体器件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制造、技术服务等完整产业链,形成集群优势。
“将一棵树种在森林里,更容易存活。”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认为,产业链垂直整合是大势所趋,也是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的必由之路。
以项目建设聚木成林,是南通培育“3+3+N”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抓手。该市系统梳理重点产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领域,深入研究产业规划,精准绘制招商地图,通过靶向发力强链补链。与此同时,优化政策供给,按照“重保优供”的原则,确保“3+3”产业项目享受出让地价“红利”,并对特别重大的集群产业项目、重点企业的引进和培育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支持。
从2016年开始,一场项目拼抢赛在南通全面打响。当年新开工亿
元以上产业项目730个,完成投资973.8亿元,分别达到年初计划的197.3%和204.6%。今年被南通确定为“重特大项目落地落实年”,总投资350亿元的恒科新材料三期、260亿元的恒大新能源汽车、150亿元的桐昆PTA、100亿元的正威光电、100亿元的中化植保产业园等百亿级项目纷纷落户,且高度集中在“3+3”产业领域。数据显示,上半年,南通新开工“3+3”重点产业项目70个,完成投资171亿元,占新开工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完成投资额的比重高达91%。
项目为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目前,南通已建成海工船舶、现代家纺、电子信息3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市级特色产业基地达49个。5个县(市)全部入围全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家纺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船舶和海工占全国市场的份额分别达1/10、1/4,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龙头企业水平位居世界一流、国内第一,产能跃居全球第6位。
优化服务,头马引领万马奔腾
4月23日,南通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正式上线应用,成为全国首个接入国家顶级节点的二级节点。该平台由中天科技集团旗下企业承建,不仅服务本集团50多家制造企业,还将推广到南通高端家纺、智慧建筑、船舶海工等优势产业,打造国内一流的工业互联生态圈。
由一家乡镇砖瓦厂转型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集团的中天科技,是南通第一家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上半年,这匹“头马”发力突破5G通信、海缆等领域,实现销售收入377亿元,上缴税费8.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8%和18.3%,并在应用工业互联网、布局海外市场等方面为全市企业试水探路、作出示范。
“让更多像中天科技那样的‘头马’跳出来,南通出台‘5215’工业大企业培育实施方案,在项目供地、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多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南通市经信局局长王凯说,南通力争到“十三五”末,形成销售收入超500亿元企业2家,200亿元至500亿元企业2家,100亿元至200亿元企业10家以上,50亿元至100亿元企业30家以上。
既培育“头马”,也关注“马群”。今年5月,南通启动实施“服务企业百日行”,工信、科技、人社、税务等多个职能部门下沉到企业,开展减税降费服务、“融金惠通”帮企、人力资源助企、高新企业培育、智能制造提升、外资外贸促进等8项行动。截至8月底,已收集梳理问题11059个,解答解决问题9266个,覆盖项目建设、金融支持、科技服务等多个方面,问题解决率达83.78%。
“既及时又周到,帮到点子上了!”说起南通工信部门的上门服务,“通富微电”负责人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去年,“通富微电”企业性质由中外合资企业变更为内资企业。变更前,外资企业名下有3个“国家鼓励类发展外资项目”引进设备仍在海关监管期内,若没有相关证明需补缴相应税费1450万元。南通市工信局得知情况后,主动与海关等部门沟通,并多次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帮助企业解决了难题。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公司提出简化新造船试航边检手续的诉求,南通经过调研论证,在全国率先推进试航船舶边检勤务改革,为每艘船舶试航节约4-24小时,减少费用10万-30万元。
头马引领,万马奔腾。上半年,南通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12.4%,增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9.7%、9.2%,高新技术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3家企业入选全国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入选数量全省第二。
“‘服务企业百日行’不仅限于百日。”南通市市长徐惠民说,南通将以活动为契机建立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将好的做法制度化、常态化,用一流服务为企业发展护航,力争到2020年集群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区域创新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制造业产值突破1.7万亿元,建成1-2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以上智能示范车间(工厂)总数达到50家。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