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员工赵玉虎说:“人才如同候鸟,总是聚成一群,向更好的环境飞去。‘绿港’是吸引我的小环境,而宿迁良好的人才政策是吸引我的大环境。”
“人才如同候鸟,总是聚成一群,向更好的环境飞去。‘绿港’是吸引我的小环境,而宿迁良好的人才政策是吸引我的大环境。”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员工赵玉虎说。
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科技型企业,科研是整个公司的核心。昨日下午,在该公司的一个蔬菜大棚里,去年新招录的几位“高才生”正在忙碌,来自淮安的赵玉虎就是其中的一位。去年6月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的他,是一名蔬菜学的研究生,带着对蔬菜育种的浓厚兴趣,同时也是在宿迁人才政策的吸引下,赵玉虎成为了“绿港”的一员,如今已是公司科研的生力军之一。
企业若要创新,人才是不可或缺的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创新型人才将是一个企业腾飞的原动力。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千方百计吸引各类人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蓝绍敏反复强调,宁愿少修一条路、少造一座桥、少盖一栋楼,也要挤出更多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
为了激发人才活力、吸引人才集聚,近年来,我市紧抓省委、省政府加快苏北全面小康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运用省“双创计划”、“博士计划”、“苏北发展急需人才引进计划”等省级政策,并创新出台宿迁的人才政策,积极打造宿迁“人才蓄水池”,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2013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推进中心城市人才资源开发三年行动纲要》,针对中心城市人才队伍建设,启动实施了“宿迁英才计划”,力求通过政策聚焦、机制创新和环境优化,努力把中心城市打造成外地人才向往、本地人才留恋、各类人才集聚的人才特区。
记者从市人才办获悉,今年,我市已发放首批“宿迁英才计划”紧缺急需人才资助资金近700万元,资助对象201人。目前,“宿迁英才计划”已经成为了许多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重要“法宝”,许多企业在用好用足政策的同时,还增强了人才意识,加大了人才招引、使用、培养力度,营造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据悉,“宿迁英才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到2015年实现“五个一”的目标,即新引进工业企业人才1万人以上,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人才1万人以上,新培养高技能人才1万人以上,初级以上职称人才1万人以上,引导支持1万名知识型人才在中心城市创业。
对企业全职引进的具有全日制博士学位(或正高职称)、全日制硕士学位(或副高职称)人才以及“985工程”高校紧缺急需专业本科毕业生,财政分别给予每人8万元、6万元、4万元补助;对企业全职引进的“211工程”高校紧缺急需专业本科毕业生以及高级技师,给予每人3万元补助;对企业全职引进的紧缺急需专业二本以上高校以及宿迁学院本科毕业生、紧缺急需专业技师和特殊专业人才,给予每人2万元补助。申请补助的人才,需与引进企业签订三年以上聘用合同,并持续在企业工作,经考核能胜任本职工作,补助资金分三年发放,所需资金由区财政承担50%,市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补贴50%。
此外,我市还为引进人才的职称评审开通了绿色通道,对到中心城市企业工作且具有全日制博士学历学位的,可申请直接认定中级职称;全日制硕士学历学位的,工作满2年的,可申请直接认定中级职称;全日制本科学历学位的,可申请直接认定初级职称,工作满4年以上的,可申请评聘为中级职称。据悉,去年共评定中级、初级职称698人,并减免相关费用近15万元。
据悉,“宿迁英才计划”实施所指的中心城市,主要包括宿豫区、宿城区以及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湖滨新区、苏宿工业园区、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市洋河新区的全部行政区域。对沭阳、泗阳、泗洪三县,虽然目前未列入“宿迁英才计划”范围之内,但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集聚计划、名校优生引才工程等方面的人才政策覆盖了所有县区,对特殊优秀人才也可给予特殊扶持。
( 来源:中国江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