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去年的经济状况?如何看待今年的经济形势?
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就经济社会发展与宏观调控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困难比预想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
“困难比预想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记者会上,徐绍史用这句话开门见山地评价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为何困难比预想的多?徐绍史分析道,从国际上看,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不如预期,新兴经济体出现分化;从国内看,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繁重,企业经营困难,经济下行压力贯穿全年。
在徐绍史看来,结果比预想的好,主要体现在“三稳、三新”上:“三稳”是经济增长稳、物价稳和就业稳,而“三新”则指改革开放有了新的突破、结构调整有了新的亮点、民生有了新的改善。
2014年,我国GDP增速为7.4%,为近年来最低。对此,徐绍史认为,应该发展地、辩证地、全面地看待这一问题:首先,7.4%的增速处于经济运行合理区间,与去年7.5%左右的预期目标一致,且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第二,经济增量的体量较大;第三,经济增长的质量有所提升,体现在服务业超过制造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投资两个重大变化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左右。在徐绍史看来,这一目标充分考虑了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考虑了稳定经济增长和推进结构调整的双重需要,也充分考虑了就业、收入等民生的要求,符合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规律,也是与完成“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相衔接的。
压力不小、利好不少、信心不减
“压力不小、利好不少、信心不减。”记者会上,徐绍史具体展望了2015年的宏观经济形势。
下行压力不小。“国际经济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美元走强、油价下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新兴经济体的增速放缓等因素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徐绍史同时表示,国内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不少,2015年外需不可能有很大的改善,消费会有平稳增长,投资可能还会缓慢调整,“同时,增长动能转变,环境制约持续强化,房地产、财政、金融、企业一些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下行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有利条件不少。“我国经济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也有较强的基础支撑能力。”徐绍史认为,在近期国家出台的降准降息、减税降费、加大投资力度等政策作用下,社会预期趋稳,市场信心增强,社会需求回升。此外,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等也是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
发展信心不减。徐绍史辩证地谈道:虽然碰到的难和险不少,但是时和势还是非常有利的;虽然经济增速回落,但没有出现惯性下滑;虽然化解过剩产能十分艰难,但新兴业态方兴未艾;虽然一些潜在风险依然存在,但调控手段空间很大,“我们完全可以努力地去实现减速不减势、经济提质又增效,对这一点大家应该充满信心”。
此外,针对今年1月我国进出口、PPI等经济指标走低的情况,徐绍史回应,这其中有经济下行的因素,也有去年春节和今年春节错月的影响,此外今年气温高于去年也直接影响了一些能源的使用量。他表示,2月开始,一些经济指标已开始小幅回升,“这表明社会预期在趋稳,市场信心在回升,会对今后经济走势产生积极影响”。
投资要精准有效,“强刺激”属误读
去年年中,发改委推出七大工程包和六大消费工程。外界有担心,这些涉及规模较大的投资会不会是新一轮“强刺激”。对此看法,徐绍史认为属于误读,“我们这么大的国家,现在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投资领域很大,潜力也很大,在一些领域加强投资理所当然,不存在"强刺激"这个问题”。
徐绍史认为,要切实提高投资效率、打好投资组合拳,实现精准有效的投资,具体路径就是解决好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三个重大问题。
投什么?“现在的投资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铁公基"。”徐绍史认为,七大工程包涉及信息、电力、油气、网络工程、环保、水利、棚户区改造等领域,主要用于补短板、调结构、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谁来投?政府要用好自有资金,也要放宽市场准入,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从而撬动社会和民间投资。
怎么投?“政府要和社会资本加强合作,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徐绍史表示。
发改委要动真碰硬、自我革命
2013年,实施区间管理;2014年,推出定向调控和结构性调控。这两年,我国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对经济平稳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宏观调控在新常态下要有新作为,这是我们最核心的一个任务。”徐绍史说。
国家发改委如何做好自身改革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要动真碰硬、自我革命,才可能推进和深化改革。”徐绍史从审批制度改革、核准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价格改革四个方面介绍了有关情况。记者 刘志强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