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货币政策的描述总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提法,并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加快资金周转,优化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对此,两会代表委员认为,在新常态下,货币政策会更加灵活,调整可能只是适应性的措施而非刺激性,市场的自身调节将更重要。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易纲透露,央行正在研判是否存在通缩隐忧,至于是否降准、降息则要看经济走势,对于应对通缩压力,央行现有的政策和已经出台的政策都有所考虑。
定调 M2预期增速体现“松紧适度”
在过去的一年中,从定向降准到MLF(中期借贷便利)、PSL(抵押补充贷款)等新工具的使用,货币政策凸显“定向”特点。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末的广义货币(M2)余额122.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比2013年末低1.4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曾指出,2014年M2增速较往年下降是经济结构调整、银行表外融资收缩、产能过剩部门扩张放缓以及同业监管加强在货币运行上的反映。这也是金融适应经济运行而出现的新常态。
多位政协委员和业内专家认为,今年“M2预期增长12%,并可根据需要略高”的提法符合目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也体现了货币政策在稳健和灵活上的兼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货币政策,提出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虽然去年是13%左右,看上去今年是降低1个百分点,实际上与往年的货币政策有高度的一致性,这是非常正确的。”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称,影响M2增速的因素包括:今年外汇占款预计首现负增长,影响基础货币投放;人民币信贷预计增长13%左右,从而新增人民币贷款10.5万亿元;财政存款投放会加大,可以对冲外汇占款负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今年广义货币M2增长12%的目标是稳健货币政策的体现。截至1月末,M2存量达12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接近200%。由于基数大,其增速每变动1个百分点带来的总量将很大。适度的M2增速体现了中央不采取货币扩张刺激经济的思路,强调稳增长和调结构并重,不追求速度。过去两年,M2增长目标的确定是在GDP与CPI增长目标之和的基础上加2个百分点,今年继续体现了这个特点。去年M2增长目标为13%,实际增长低于目标。今年12%的目标应该是下限。”温彬说。
预期降息降准仍存空间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下,不少市场人士预期,受到国内经济和国际环境的共同作用,今年货币政策趋向宽松的空间将更大。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包括降息、降准以及创新的定向货币政策工具已经不止一次被使用。展望未来,这类操作继续出台的可能性仍很大。
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秘书长詹向阳在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发表的《当前形势下对货币金融政策的建议》文章称,监管层要直面经济进入通缩的可能,货币政策要维持流动性的适度充裕,下一阶段,为应对通缩的可能,央行应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等传统工具进行适时、适度调整,保持适度的流动性。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4%,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意外好于预期。不过,不少分析人士指出,2月CPI上涨主因是春节效应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跌幅超预期,反映需求疲弱,物价持续下行风险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降息可能是应对风险最直接的选择。
温彬说,去年以来,央行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政策工具的定向和结构性使用有利于提高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的压力在增加,既需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灵活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汇率,也需要通过定向的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经济薄弱领域的支持,促进稳增长和调结构双重目标的实现。
易纲坦言:“央行正在研判是否存在通缩隐忧,至于是否降准、降息则要看经济走势。央行已经做了比较及时准确的反应,该做的都做了。”
“目前跨境资本流动基本正常。CPI不会为负,但PPI可能还会有一段时间持续的压力。如果出现通缩应该如何应对,现有的政策和已经出台的政策都有所考虑。”易纲说。
方向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坚持非刺激性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也指出,对于降息、降准,应该更多地看作是为了经济发展提供适度流动性环境的中性政策,而非全面放水。
“尽管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和房地产有关的政策,都需要放松,但并非是回到2009年那种大幅放水,而是指今年需要货币政策大力放松,才能保持货币政策的中性,避免被动收紧货币政策。”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日前表示,中国人民银行不久前采取的降准、降息操作是为满足银行间市场适当合理的流动性需要,货币政策并没有向宽松的方向发展。“央行一直强调执行中性的货币政策,即货币供应量保持在GDP增长量加上预计通货膨胀率,再加上2%至3%的不确定性因素的水平上,只要货币供应量控制在这个范围,货币政策就是中性的。”吴晓灵说。她还指出,央行目前采取的结构性政策,主要是对结构调整的一种补充政策,总体看,货币政策仍是一个总量政策,结构性政策只是阶段性的、辅助性的手段。
“经济放缓并不是一个短期的现象,而是趋势性的、符合经济规律的。而且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在的经济态势和以前不同,在经济新常态之下,货币政策调整可能只是适应性的措施而不是刺激性的。”钱颖一指出,“现在更应该重视市场的自身调节。”
对于目前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吴晓灵建议,新常态下,要积极关注、化解风险点,包括加大处置“僵尸企业”的力度,减少不良资产积累,释放有效信贷;合理化解政府债务的存量,通过重组和置换等不同方法科学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存量。(记者 张莫 蔡颖)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