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常态专家系列谈之二】
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主任 丁文锋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是我们认识、探究和谋划经济发展的总依据和“金钥匙”。如何正确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避免出现片面性、简单化的误读和理解,以及借“新常态”为“不作为、懒作为”做“挡箭牌”等不良倾向,笔者认为起码应该处理好以下十大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忧患意识和坚定信念的关系。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恰逢我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之际。因此,首先应该肯定,认识和分析经济发展形势,一定要有忧患意识;但另一方面,一定要看到经济下行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并不可怕,也是可控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定要对我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一半。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第一次提出“新常态”时,就是从“增强信心”说起的,他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二是要处理好增速趋缓和“第一要务”的关系。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之一就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增速趋缓。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速趋缓的同时,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艰难转变和经济结构的大幅调整,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更为复杂和严峻,经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但不能弱化,而且更为重要和紧迫。今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三是要处理好市场决定和担当作为的关系。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重视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但市场决定和政府作用是统一的、辩证的,不可偏废。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在新常态下,更要振奋精神,勇于担当,大胆作为,特别是要从我国后发国家现代化的特殊背景出发,积极探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最佳组合,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努力推进经济发展。
四是要处理好不唯GDP和稳增长的关系。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必须抛弃过分追求GDP、唯GDP的做法,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与此同时,还要看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倘若经济增长没有一定的速度,改善民生、生态环保等也可能无力保障。因此,不唯GDP绝非不要GDP,而是要正确处理不唯GDP和稳增长的关系,客观、科学地对待GDP指标,努力实现稳增长目标。因此,在2015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中,稳增长排在第一位。当然,我们讲的稳增长,是要追求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利于就业、生态友好型的增长。
五是要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济发展的“内”“外”关系日趋重要。就我国经济增长转入中高速而言,最决定性的因素当然是内在的发展阶段所致,但也与世界经济状况密不可分。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的“大衰退”后,全球经济正步入“新平庸”时代:较低的经济增长率伴随较高的失业率。就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地位而言,2014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10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个经济规模超10万亿美元门槛的国家。同时,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依然高居第一。就中国经济同全球经济的关系而言,在“新常态”之下,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互动方式正在重构,全球经济再平衡进程提速。由于消费超过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大引擎,出现“中国制造”让位于“中国需求”和“中国市场”的趋势。因此,无论是看待经济增长速度,分析经济形势,还是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我们都必须重视处理好“内”“外”关系。
六是要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经济新常态是从旧常态发展转化而来的,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我们一方面要抛弃旧的片面强调增长速度、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和资源消耗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不能将“新常态”与过去割裂,而是要坚持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基本面总体向好的判断,探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变化了的内涵和条件,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和结构。
七是要处理好“机遇”与“挑战”的关系。我们既要看到新常态中的有利因素,也要看到新常态中的困难和挑战。就消费而言,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的消费阶段基本结束,扩大消费就不那么容易了;就产业而言,由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单靠投资刺激就不好使了;就出口而言,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出口发展更为困难。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利”的方面,看到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诸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消费创新和消费热点、区域创新发展、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等等。
八是要处理好“常”与“特”的关系。新常态中的“常”主要是从全国宏观上和经济发展总体上讲的,是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特征的概括和提炼,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和指导性。但这并不能代替各地区、各部门的“特”,即特殊性。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我们要避免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各项具体特征绝对化,避免出现千篇一律和“同构化”,就要处理好“常”与“特”的关系。因此,一定要结合各地区、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性地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
九是要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定要处理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这里的“变”,就是转方式、调结构、上台阶,就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这里的“不变”,就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基本路线方针没有变。
十是要处理好“务实”与“求道”的关系。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特别需要弘扬求真务实和探求规律的“钉钉子”精神。在新常态下,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要有一种振奋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心态,这就是既要积极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干实事,出实招,埋头苦干;更要对客观规律持尊重、敬畏态度,善于学习调研,善于独立思考,善于探求规律,从而寻找和抓住经济发展新机遇,创造性地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