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进入3月份后,国外疫情日趋严重,在疫情的冲击下,市场需求的格局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正在努力复工复产的企业将面临什么新的问题与考验?协会撰写的本文,以最新权威数据为依据,帮助您分析与研判这方面情况。敬请阅读。
海外疫情影响 对外贸易下滑
当前,在国家政策的扶助下,全省企业正在实现有序复产,制造业产能在逐渐企稳。
但是,进入3月份后,国内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外疫情却日趋严重。至3月23日,疫情已蔓延到全球182个国家,海外累计确诊已超过25万人,死亡1.1万多人。确认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大大超过了中国,欧美地区情况尤为严重。为此,各国纷纷采取了严厉的管控措施。
3月12日意大利关闭全国学校和大部分企业,停止全国非必要的生产活动。3月20日,英国关闭全国所有酒吧、餐厅、咖啡厅,同时宣布,4月1日起将为企业承担因疫情无法上班的员工的80%的薪水,上限每人每月2500英镑(约2万人民币)。这是英国历史上首次介入企业,帮助支付员工薪水。美国已有8个州宣布“居家隔离令”,占全美人口近三分之一。
包括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等43个国家紧急官宣!暂停一切航空和海洋运输、关闭所有边境通道。
欧盟地区、美国和日韩加起来每年的总贸易额约为中国贸易额的一半,这些地方特别是欧盟地区,疫情较为严重。在疫情的冲击下,国际贸易已经出现下滑的势头。
国际物流受阻 外销困难显现
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今年1—2月对欧盟出口3160.6亿元,下降17.1%,对美国出口3001亿元,下降26.5%,对日本出口1187.4亿元,下降23.3%。受疫情影响,2月份当月出口下降更加明显。日本财务省数据:2月份日本从中国的进口同比下降了47.1%。国家交通运输部统计,2月份全国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比1月份下降34.4%,其中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四个沿海省市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环比分别下降30.9%、36.1%、41.1%、37.9%;2月份这四个地区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环比分别下降14.5%、34.1%、18.5%、32.3%。可以预料,3月份的对外贸易形势更加严峻。
对外出口的下降是由于各国面对疫情到来所采取的管控措施。很多国外企业现在也都停工了,所有的贸易活动、人员往来都停掉了,人流、物流不畅,内需受到了很大的抑制。其他国家的内需下滑就意味着我国的外需减少。限制、禁止令导致客运、货运航班的大面积取消或停运、海运班轮减少,造成了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大面积中断、大幅度延时和费用的大幅度上涨。物流系统处于停滞状态,即使客户想要,也没办法运过去。企业海外订单开始大量减少,出口货物海运、空运受阻及通关难的影响已经显现。
前阶段,企业在筹措资金、采取防疫措施、争取员工返工、抢工完成积压订单上做了很多工作。有的企业开工时间虽比原先推迟,经过努力员工返岗率已恢复到八成,通过尽力抢工,产能在逐步恢复。但在目前形势下,外需不振、订单减少甚至取消的问题逐渐凸显,一些外销企业着力点已经从向客户申请延迟交货,抢工疫情积压订单转到力保外销订单上来。
认清严峻形势 提前做好应对
江苏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高,出口生产占了很大的比重,纺织服装、电子电器以及汽车零部件、化工原材料等下游客户很多在欧美、中东等这次疫情严重地区,对外贸易的波动直接影响到一大批企业。
春季广交会将在4月份举办,不少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的许多外销订单在每年的广交会上敲定,对全年生产任务落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都在密切地关注着今年春季广交会的动态。
保订单、保市场、保履约已成为企业目前面临的很大挑战。
要经受住这次挑战,建议首先国家及地方有关部门要及时启动有力的应对措施,帮助企业稳定外贸生产;其次,企业自身也要积极开展“自救”,促进出口转内销。包括直播“带货”、尝试在电商/社交平台上销售、接国内的订单等。尽管这对于企业来说并非易事,也是一次考验与挑战。
总之,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对出口生产影响不可小觑,出口生产稳,全省经济才稳。只有提前预警,及早应对,才能达到复工复产,最终恢复企业正常运营能力的目标。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