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是彰显企业科技竞争力的一块“金招牌”,也是区域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牛鼻子”。日前,江苏取消了220家企业“高企”资格,并追缴其不符合认定条件年度起已享受的税收优惠,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国家认定高企数量快速增长,也出现了极少量“水分”高企,高企退出背后反映出的是国家对自主创新的重视。作为科技大省,江苏如何把政策用在刀刃上,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7年来“摘牌”力度最大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网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399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被取消,涉及13个省市,除江苏外,还有北京取消91家,河北取消50家,上海取消19家。我省此次集中清理,也是近7年来“摘牌”力度最大的一次。
省科技厅网站7月4日披露了高企资格被取消的原因。220家企业中,有的是因市场变化、主体变更、经营调整等原因,企业已处于关停状态,共153家,占69.5%;自愿放弃、有迁移地、资格取消、被其他企业兼并、不再从事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经营活动的企业62家,占28.2%,比如无锡威孚汽车柴油系统有限公司2017年被母公司威孚高科吸收合并,已撤销独立法人资格;而经自查,不再符合高企认定的企业5家,占2.3%。
此次摘牌的220家企业,起算年限各不相同:有4家从2018年起取消资格(无锡威孚汽车柴油系统有限公司、旭利无锡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徐州腾达焦化有限公司、天顺风能(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有57家从2019年起取消资格,有154家从去年起取消资格,有5家今年起取消资格。这也意味着,上述企业要从被取消资格的年度开始,追缴已享受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
从被摘牌企业的分布来看,苏州达到76家,位居全省第一;南京有48家,无锡有26家,分列第二、第三名;其他较多的城市还有南通18家,泰州7家,镇江6家,常州4家。据统计,截至去年底,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2万家,其中苏州约9700家,南京约6500家,位居全省前两位。
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各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全国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8万家。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涌向“高新”之路。
不少专家预测,近两年随着申请高企认定的公司越来越多,国家和地方对高企的审查机制也会越来越严格。业内人士表示,此次高企“摘牌”,虽是高新技术企业日常管理的一项常态化工作,但也释放出强烈信号,高企申报培育,正从单纯地追求数量,向高质量发展进行转变。
早在2019年,科技部抽查了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的100家企业,竟有80家不符合条件,占比高达80%。随之而来的就是部分省份加强了对高企实施现场检查。去年8月,江苏省高企协调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高新技术企业日常管理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科技、财税部门牵头,对去年有效期内的高企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记者查阅发现,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必须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若干条件,如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而高企认定后也不是坐等3年期满后再重新申报,在有效期内高企需自查自纠,地方科技部门还将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进行实地检查。这也使得不少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的方式增加“创新”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院长唐敦兵告诉记者,创新型企业不易,但高新技术企业的硬核还是要紧抓技术创新,要有实质性的研发活动,而不是与高校简单签一个框架协议。
“高新企业需要自证收入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还要在企业遇到各种问题时,保持一定的研发费用比例。”省内多家科技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取消高企资质的企业大部分是因为市场变化、企业并购重组等新情况,也有些是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都较弱,初期可以通过购买专利,增加研发人员数量、研发费用等方式进入高企行列,但成为高企后却“后劲”不足,无法适应发展需要。
坚决只扶持真正的高企
在无锡市科技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看来,“高企摘牌”就不应该是新鲜事,而是常规操作。既然符合条件可以获评高企,那么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自然可以被“摘牌”。
“让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得更好,就应该同时具备进入和退出双重机制。”7月8日,记者来到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的南京三乐微波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袁正勇告诉记者,此次全省退出不符合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对像他们一样目前仍拥有高企牌子的企业来说,既是鞭策也是警示。
“被认定为高企毋庸置疑能够获得税收等优惠减免政策,同时也更易于得到客户信任,但最重要的,是有了不断前进的压力和动力——把‘高新技术企业’这块牌子擦得更亮。”作为国内专注于微波管研制以及微波技术应用的开创者,三乐微波为人们所熟知的,是研制开发了国内第一只微波磁控管、第一套微波能应用整机和第一台国产微波炉。不满足于现有成绩,近几年来,该企业在微波节能环保装备的研发与生产上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2013年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我们在研发上大致经历了高速投入期和平缓投入期,最高时每年在研发上的实质性投入超过营业收入的20%,其中主要集中在材料和人才培养上。”袁正勇说。
“对企业来说,创新也要创造价值,得益于高额的研发投入,我们的微波蓝藻干化处理装备和微波土壤修复处理设备已经进入市场。”现场,袁正勇指着最新制作好的企业介绍手册说,我们在贵州贵定县的微波土壤修复处理设备正在使用,客户反馈很好。“废旧轮胎如何再利用,绿化修剪下的木头如何变废为宝……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谋划的研发方向,而未来,这将是一个利好国计民生的广阔市场。”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时更加着眼于‘精准’二字,对于符合标准的高企,进行智能化、个性化的精细服务。如三乐微波,去年税收优惠减免就超过165万元。”南京市浦口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倪云国说。
记者了解到,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除企业所得税可执行15%(认定前25%)的优惠税率,地方政府为激发企业创新动力,也会进行奖励和扶持。前段时间,淮安市财政局、市科技局依据政策规定,对2020年度通过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兑现市级财政奖补资金4405万元,惠及企业215家,奖励金额及惠及企业数均创历史新高。
充分发挥高企“领头羊”作用
培育更多的高企,已成了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工作监督机制,是为让真正“高”而“新”的企业得到最大化的扶持发展。
日前召开的2021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协调会上,科技部主管部门强调,仍要以高新技术企业工作为牵引,优化整合本地区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服务资源,着力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进一步营造本地区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良好政策环境。
如何更好地鉴定企业的创新“含金量”?江苏也在不断探索。江苏首创的企业创新积分制在全国试点,提供了一种定量化、精准化的全新路径。“通过建立起企业创新积分服务系统,我们能发掘优质的‘硬科技’企业。”无锡高新区科技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澄介绍,今年5月31日无锡高新区正式启动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对现有企业进行动态量化评测和精准画像,按发展阶段遴选企业、择优扶持,逐步形成雏鹰、瞪羚、独角兽等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在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量化评估基础上,开展更具针对性精准量化扶持。
如何让高新技术企业保持澎湃的创新动能?江苏中圣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宏新认为,企业创新首先要有内生动力,要形成自身的创新定位、创新战略,同时还要建设起企业创新体系。“要打造自己的研发队伍和平台,比如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或者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协同创新。”
“难就难在企业对研发创新的组织。” 在郭宏新看来,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通过政策引导,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研发创新组织起到引领作用。“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整个实施流程,从寻找创新成果、联合高校院所产业化落地、形成发明专利和知识产权等,促进了各种协同创新的产生;同时,省里还组织很多技术、资本、管理方面的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价和风险把控,形成了通畅的人才、研发、评价体系。”
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区域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韩子睿认为,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就是要通过高新技术领域的成果转化应用,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应是集成配置创新资源要素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企业属性和创新主体作用,以市场化方式更加高效率配置技术、资金、人才等,提升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应是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方面军。领军型高新技术企业要发挥行业龙头和组织平台优势,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高校院所力量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聚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国家核心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已成为我省各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将监督工作融入高新技术企业事中事后全链条的基础上,各地将充分发挥高企的引导、带动作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作为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江苏省科技综改试点县,常熟近年来把高企工作作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推进。”常熟市科技局局长顾晓丹说,常熟市3年一个周期,滚动式培育高企梯队,追求量更严把质量关,高企的八大领域涵盖了重点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导向,当高企数量和规模不断提升,也就形成了创新型产业的集聚,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我们将强化与财政、税务等部门的工作协同,在企业招商落地之初就启动培育程序,对照高企标准,帮助企业健全研发活动管理、研发费用核算、知识产权管理和科技人员统计等工作体系,建立培育台账,牵头实施培育企业走访辅导全覆盖,鼓励并引导企业持续进行研发创新,高企认定后,加强政策匹配、资源配置、科技金融等政策集成,支持高企做优做强。”顾晓丹表示。
来源:人民网